最新公告:
- ? 中國輻射防護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征文通知(第一輪) 2019-06-14
- ? 關于公布“21世紀初輻射防護論壇”第十七次會議——環境與核能研討會優秀報告名單的通知 2019-06-14
- ? 關于舉辦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活動的通知 2019-05-22
- ? 關于轉發“第十屆國際輻射安全與探測技術研討會(ISORD-10)征文通知(第一輪)”的通知 2019-03-11
科普園地
聯系我們
學會秘書處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學府街102號
郵編:030006
電話: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網址:http://www.debradewolff.com
期刊編輯部
電話:0351-2203446
微信二維碼
走近科學
什么是核安全的縱深防御?
2018-12-27
無論是2011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還是1986年4月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都是人類在利用核能的歷史上的慘痛教訓。但是,事故帶給人類的并不只是損失,每經歷一次災難,我們都會更加積極地設法避免災難的再次發生。目前核電站建設腳步放慢了,但是每一步都會踩得更扎實,保障以“安全第一”的標準來安全利用核能。
那么現在都有哪些措施來避免核事故的發生呢?
“縱深防御”是目前我國核電站安全設計和運行的基本指導思想,旨在將核設施和核活動置于多重保護之中,即使一種手段失效,亦將得到補償或糾正,而不致危及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
核電站縱深防御包括“五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保證設計、制造、建造、運行等質量,建立嚴格的制度和必要的監督,預防核電站偏離正常運行。
第二道防線:嚴格執行運行技術規范,使機組運行在設計限定的安全區間以內,及時檢測和糾正偏差,對非正常運行加以控制,防止它們演變成事故。
第三道防線:萬一偏差未能及時糾正,發生設計基準事故,自動啟用核電廠安全系統和保護系統,組織應急運行,防止事故惡化。
第四道防線:萬一事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啟動事故處理規程,實施事故管理策略,保證安全殼不被破壞,防止放射性物質
第五道防線: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以上各道防線均告失效,進行場外應急響應,努力減輕事故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
核電站內的一系列實體屏障就是“縱深防御”概念的應用,最典型的是水冷堆內的燃料基體、燃料元件包殼、反應堆冷卻系統壓力邊界和安全殼四道屏障。通過一系列實體屏障,來實施包容放射性物質的功能,限制放射性物質向環境排放,保護公眾和環境。
另外,在第三代核能系統中有的堆型開始使用安全系統“非能動化”,即不需要外部能源,利用自然物理現象,例如重力、蒸發、冷凝、自然循環、自然對流等動力來驅動流體流動,帶走堆芯余熱和安全殼的熱量。這能直接預防像福島核事故時由于冷卻系統斷電失靈造成堆芯溫度上升最終融堆的情況。
引自:公眾核科學技術知識問答叢書之三《核電造福你我他》,科學出版社,2013年
上一篇:
下一篇: